close

  研究行為控制技術,可以了解人類的整體思考過程,並應用於商業、醫學、宗教、教學、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以及對於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行為控制技術所討論的內容廣泛,包含恐懼與慾望的合理化、偏見產生的過程、欺騙與隱私的生物學基礎、防衛機轉對於人類生命週期的持續性影響、成熟與幼稚,以及自尊與NLP的反思。

  在本書的一開始,筆者想跟各位讀者分享一種觀點:時間=意義。

  時間究竟是怎麼樣被定義?我們又如何得知兩個點之間存在距離?如果從A點走到B點不經過時間,那麼是否A點=B點?如果某物在時點甲和時點乙的位置或性質並無二致,那麼是否時點甲=時點乙?從這個有趣的推論我們可以發現,時間和距離的存在性是相依的,空間存則時間存,時間停止則空間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一但時間停止,能夠標記空間兩點間差異的尺規不復存在。反之亦同,巨觀下的任意點(即所有點)在兩個時間刻度下完全沒發生任何變化(*這邊的變化指的是所有點的相對狀態),則時點之間完全不存在任何差異(時間停止,即停留在某個時點)。簡而言之,時間維度中透過能量來產生的變化構成空間,只要能量存在,時空就存在。

  站在生物心理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思維、意識流<->行為反應與時間<->空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不論在何種情境下,任何人一旦透過記憶來認知某種狀態,認知和反應的過程就會造成對於下一秒心理狀態的改變,而我們只要透過重新理解(重新對既有記憶賦予新意義),便可以改變所謂的"天註定",就可以改變過去我們的經驗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這個過程其實是完全符合A->B的時間不可逆性(*詳見備註)。用個方式來說明:記憶中我們經歷過了A,B,根據意識的不全面性(非全能),在C沒有介入前,我們很可能利用A,B來對於新的刺激做出不好的反應E,但是倘若我們後來學習了C的觀點,則可將C的觀點重新為A,B來做解釋,做出的結論為D,而D的反應將可以為我們帶來好的結果F而不是E。學習行為控制技術,就是讓讀者在腦袋瓜子裡有辦法空出一個位子C,來填入新的觀點以避開"天註定的"E結果。這個C不僅僅是本書的內容,更可以是自身對於過去記憶的重新反省而得的結論。用一句話為此序做個總結:反省而得的新觀點,可以改變未反省所造成的必然。

 

備註:時間之所以不可逆的原理我們可以用地心引力來理解。基於時間的連續性,物體往上拋之後,在物體落下前必定會發生停止的狀態,整個拋體運動所依賴的正是對地球的加速度。假若時間可以倒流,則必須經歷時間停止的瞬間。在本文中曾經提到,時間和空間是相依的存在,如果時光可以倒流,那麼反空間則必須存在,才能造成時間減慢以至於停止以至於倒流的"負相加速度"。很不幸的,人類所生存的時空是在大爆炸之後,而所謂的反空間則是存在奇異點大爆炸之前,所以很可惜,我們就算下十萬輩子都不可能進行"時光倒流"的旅行;但是我們十兆前輩子可以,不過不用羨慕"他們",因為"他們"的時間只會不斷的倒退(事實上在大爆炸的奇異點前所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我們現存宇宙的一個鏡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像鏡中的自己,是明明存在卻又而不存在的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