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講,就是兩方對於理想和現實的認知大不相同。

管理者懂得用過去的經驗來評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究竟有多遠,並時時刻刻思考在不久的將來有哪些可行的手段能更有效地拉近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一個好的管理者往往很清楚地意識到包含自己在內的每個團隊成員其心中的抱負和腦中的理想,正是自己需要立刻處理的現實問題。相對地,被管理者所面對的現實往往只是管理者不曉得多久以前就已經出手的一步棋。

用時間軸的概念來說明,就是管理者的精神是活在未來,當下只是未來的向內延伸,當下發生的一切都是掌控中的必然、期望值高低的取捨。而由於被管理者雖有影響管理者的能力,但對於最終的決策通常也只能當個旁觀者,當有一天旁觀者突然對於未來有所期待,卻常會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倍感自卑與無奈。

憑什麼前輩才有資格當經理? 並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比後輩聰明或看得遠,而是由於他們比較不會犯錯,相較之下後輩所犯的各種錯誤帶來的風險成本壓力,也提供前輩們初嘗風險管理的滋味,這是受與施的概念。當有一天菜鳥變老鳥,他才會有較多的機會和舞台來磨練風險效益的權衡管理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鼓勵年輕人在學生時期多主動爭取幹部職務,因為不但能讓自己提早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事情,也能透過承擔多變的壓力來培養面對未知挑戰的韌性。

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管理者談何容易,但一個人是不是有潛力成為管理者卻可從三項基本功夫可以看的出來:(1)對於準時和作息的嚴格自我要求(讓自己隨時有充沛的精神和體力處理重大決策或與人協商),(2)在群體之中透過自身的談吐和行動塑造有親和力(軟)又武功高強(剛)的形象(培養願意追隨自己的部下),(3)習慣用最低風險成本最高價值報酬的角度重新評估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對某一議題提出更簡化且有效的解決方案(熟悉做出正確決策的感覺)。

被管理者經常面臨眼高手低的批評,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喜歡用望遠鏡看著自己想要的目的地同時開心地往前跑,這樣真要不摔跤也難。其實只要願意放下手中望遠鏡(被管理者的理想)轉頭看看四周(被管理者的現實),或許那些能幫助自己認清路線的工具(管理者的理想)和資源(管理者的現實)早就近在咫尺 Stand by 了 !!


<筆者簡介>
於奧迪福斯總公司,擔任資訊部雜工一職,深受效率及品質至上的德國企業文化洗禮,希望能通過白話的文字傳遞專案管理中,在實務上確實可用的管理哲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