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原則]

1.不要盲目相信政府會救市或是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內線消息除外?!)

2.短線操作的甜頭不一定是最甜

[投資型保單該不該買?]

原本保險是由保險公司負責承擔風險,但是投資型保單卻將風險轉嫁給了我們。投資是有風險的。投資型保險的「投資」部分,雖然讓它有額外的獲利空間,但既然是「保險」,就應該盡量規避風險而不該再去承擔投資風險。

[什麼事流動性風險?]

不管做什麼投資,我覺得流動性風險都應該設為第一個考量。所謂流動性風險是指有價證券變現的能力。不管是個人或是公司,保持手上有足夠的現金水位是很重要的。如果將所有的投資都壓在流動性風險很高的資產,例如:房子,萬一臨時需要現金,那麼可能得忍痛壓低價格求售換現金、或是向銀行抵押貸款。所以在資產的配置上應該要注意流動性風險。

若以股票來說,賣掉之後的現金市交易後的第二天才會入帳(除非是全額交割);又因為台灣股市有漲跌幅限制,所以會出現跌停的情況,也就是在某支股票在當日最低價位蓄積了大量的賣單,因為每個人都想賣、卻沒什麼人想在那個價位買,所以不容易賣掉。如果現金需求孔急,此時就面臨了極大的流動性風險。如果大家跟我一樣都是散戶,最好是買一些平均成交量大的股票,第四台老師推薦的那種成交量很小的飆股,萬一套牢了說不定想賣都賣不掉。

[當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恐懼]

投資最怕過熱。當價錢被哄抬過高,需求量追不上來時就面臨崩盤的風險,也就是大家都想賣、沒人想買的情境。有個擦鞋童理論便描述這種情況:連車站幫人擦鞋子的童工聽了一堆耳語跟你報名牌時,市場大概已經面臨崩盤。反之,如果每個人都非常悲觀,認為市場價格會一跌再跌三跌時,便可能是觸底的情況。曾聽過一個不負責任的投資建議:「每個人都在炫耀哪支基金又賺多少錢時:賣!,每個人都在說哪支基金又賠多少錢時,買!」有點半開玩笑,但卻忠實的描述出場和進場點的情況。股神巴菲特也說:「當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恐懼」。

[金磚四國真的有這麼好嘛?]

BRIC在多年以前就開始大做文章,看著投影幕上展現那「傲人的曲線」以及可觀的獲利倍數,我不由得會擔心這泡沫什麼時候會破。面臨空頭市場時,政府會努力救市做多,或許這是事實。但是對投資茂德的經驗,當時也是說 DRAM 慘業一共虧了兩千億左右,如果不救會造成台灣的金融業連鎖倒閉(因為貸款的呆帳收不回來)。結果政府出了高招,在報紙上成立一間 TSMC (台灣記憶體公司)就打混過關:政府沒出半毛錢拯救。大概套牢近一年之後,PC 需求回溫,DRAM 報價反彈,才解套開始獲利。事後回想政府沒能力也不可能馬上救,就算全台灣每個人送一台小筆電也可能也沒那個多的記憶體需求,再者哪來那麼多錢每個人送一台小筆電。這讓我學到,有信仰是好事,但不要盲從;如果不小心信了,就要堅信到底(當然是開玩笑)。

[「定期定額」和「收入-儲蓄=支出」]

定期定額的方是有助於規避一些短期波動價格造成的損失,但是前提是要應用在一支能夠長期成長的投資標的,這方面還是要做足功課去瞭解市場「未來的」需求。王永慶曾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支出之後那一塊錢就變成別人的。有效的儲蓄、並善於投資才能創造財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