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最重要的人生態度中,積極主動應該排在第一位。
消極被動的人與積極主動的人差異巨大。前者總是在等待命運安排或貴人相助,無法主導和推動事情的進展;後者則認為命運操縱在自己手中,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發展。
年輕人要擁有一顆積極、主動的心,要善於規劃和管理自己的事業,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為重要的抉擇。因為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事業,沒有什麼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度一樣更能體現你自己的獨立人格。
.
遠離被動的習慣,從小事做起
  消極被動的習慣是積極主動的最大障礙,如果從小就在消極、被動的環境下長大,你就更應該努力剔除自身所擁有的那些消極因素。
  例如,消極被動的人總是迷信宿命論,把不如意的事情紛紛歸罪於基因遺傳、星座、血型等因素,並由此變得自怨自艾,總是怪罪別人的不是,指責環境的惡劣 ──如果這樣的想法成為習慣,就會陷入消極被動的惡性循環,難以自拔。
  在這裡,提出五個建議,只要按照這些建議去做,就可以遠離消極被動。
一、不要盲目聽信人言,應冷靜辨析、積極求證
  現在的網上經常流傳著各種謠言。如果盲目輕信這些謠言,就會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左右。其實只要冷靜分析,你就應該想到:在這樣「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裡總會暗藏著什麼圈套。然後你只要再透過搜索引擎積極求證一下,馬上就可以辨其真偽。
  此外,有許多同學不懂得主動搜尋和驗證資訊的方法,也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實際上,這些資訊在網上只要簡單地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答案。「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就自己到網上去找,不要急著去問別人;如果你聽到了什麼,不要盲目信從,也自己到網上去驗證一下。」
二、不要讓事情找上你,應主動對事情施加影響
  每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應該是因你的決定而發展、變化的,而不應該是因為你無所作為才變成現實的。
  有位同學告訴我說:「我申請了兩個工作,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那份競爭激烈的工作,但同學們也都在爭取那份工作。我現在只好等待,如果那家公司不聘請我,我就到另一家公司去。」
  我很驚訝地問他:「既然你很喜歡第一份工作,為什麼你這麼被動、只知道等待而不去主動爭取呢?」
  不要忘了,被動就是棄權,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三、不要習慣性地同意或追隨別人,應當學會「有主見」
  年輕人必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和需要什麼,而不能隨波逐流。
  許多同學有很強的「從眾」心態,自己有想法不表達,時間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麼了。每次他們都會習慣性地先問別人:「你怎麼想?」而從不會問問自己:「我怎麼看?」
  要改掉這個習慣,就需要下定決心,在每一件小事上都要表達出自己的意見。例如,自己決定自己的衣著打扮,周末時自己決定要去哪裡玩,等等。要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而不是「別人怎樣我就怎樣」。當自己感覺「無所謂」、想依從別人的意見時,記得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選擇展現出來。甚至在自己不是很在乎或不是很確定時,也要正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要讓「無所謂」這個詞從自己的字典裡消失。
  要設法讓自己潛意識裡的「我感覺,我想要」體現出來,不要被動,不要從眾,避免盲目聽從父母、老師、名人……告訴自己,當認為必須說“No”的時候,千萬不要說 “Yes”。從小事到大事,如果都能做到聽從自己的意願,日子久了,自然會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
四、不要說「我辦不到」,要積極去嘗試
  遇到困難時,不要找藉口,要多想一想,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案?能不能將問題分解開來,一步一步地加以解決?或者,是否需要先提高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然後再回頭來處理這個難題?不要因為逃避而說自己沒有選擇或沒有時間──沒有人缺少時間,只不過每個人分配時間的方式有所不同。
五、用語言有意識地訓練自己
  語言會下意識地引導我們的思想,也會真切地反映一個人對環境的態度。
  習慣於消極被動的人,言語中就會流露出推卸責任的個性。例如,他們在生氣時會抱怨說:「他讓我怒不可遏!」──其實他想說的是:責任不在我,是外力左右了我的情緒;他們總是抱怨:「我沒時間。」──這表明:又是外力控制了我,讓我沒有選擇的機會;他們還喜歡說:「我不得不如此。」──這意味著:迫於環境或他人的壓力,我只好選擇服從;他們在自我表白的時候說:「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其實是在宣稱:我已經無法改進或提高自己了。
  相反,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在言語中賦予自己決定的權利,他們喜歡說:「也許我可以換個思路」、「我可以想出更有效的表達方式」、「我選擇……」、「我要……」、「我情願……」、「我打算……」、「我決定……」等等。
  所以要多學習積極主動者的講話方式,在說話時多用「我……」的句式,多給自己決定的權利,少推卸責任,少埋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