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用科學方式理解人類的行為,用跨領域的理論來互相解釋因果,以下是我的胡言亂語。這次討論的範圍包含了:地理 宗教 偏見 生理 生態 生殖 管理 教育 愛情 道德 生命 暴力 合作 遺傳 行銷

首先來介紹端粒--端粒(telomere)由許多重複的 TTAGGG 所組成,具有保護染色體的完整與防止染色體recombination的作用。然而人類細胞內除了精蟲細胞和癌細胞外,並沒有端粒酵素的表現,因此端粒會逐漸變短。有別於環狀染色體,線狀染色體的末端,有一稱之為端粒(telomere)的特殊構造。此構造可以避免染色體的末端被視為雙股DNA斷裂,而得以防止不必要的修補作用,避免DNA分解或是染色體融合(end-to-end fusion),對於維持細胞生存及基因體的完整性十分重要。

接下來介紹端粒酶--端粒酶是一個核酸蛋白複合物,它可以在染色體末端合成端粒DNA。端粒酶的活性只會表現在永生細胞株與癌細胞中,但不會表現於正常的體細胞,因此端粒酶活性的表現與細胞之永生化及癌化有極密切之關聯。目前醫學界有研究發現,藉由端粒酶將細胞端粒延長,便可讓細胞不斷地分裂,不斷的汰舊換新。但是人體中有端粒酶存在的細胞很少,目前存在於男性精蟲細胞之內。研究人員檢視了稱為「端粒」(染色體端位上的著絲點)的細胞結構,端粒是染色體的末端,即含帶基因的分子。細胞每次分裂時,端粒就會變短。在自然老化過程中,端粒逐漸變短,細胞無法再行分裂,進而死亡。 但是,癌細胞卻具有端粒酶保護端粒在癌細胞分裂時不受損耗,並且能不斷更新,從而使癌細胞產生無窮無盡的分裂能力。 所以,破壞癌細胞端粒酶的活性,使其單鍵或雙鍵斷裂,胞中的DNA一旦缺乏端粒酶的保護,其DNA遺傳基因(端粒酶)就會象正常細胞經分裂而耗盡衰亡,達到消除體內癌細胞作用。

進入正題—簡而言之,生命的短暫來自於細胞會因分裂而導致端粒長度遞減,而環境汙染及輻射會加速細胞異常導致疾病和死亡。由於精細胞內的端粒酶具有活性,因此在卵子受精後端粒會恢復至原始長度,進行新一輪的分子時鐘倒數計時。生殖的意義來自於生命的短暫,所以我們必須要以生殖及撫育子代的行為來延續基因。生殖及撫育親代的行為,以及兩性的妊娠機制,發展出一套特有的人類行為模式。

男女行為出現差異的成因--男性在家庭中由於男性賀爾蒙作用,敢於冒險並企圖獲取更多子代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間。女性由於提供子代胚胎孕育的營養所以必須選擇具有較高期望價值的男性作為資源供應者。在此基礎下,配合22種的心理防衛機轉,人類發展出一定模式的社交策略,以剔除期望價值較低或可能有致病缺陷的基因,以維持良好基因的組成。

兩性生理差異如何影響兩性溝通?--男女談話的差異來自於男女對於談話目標有不同的理解,男性將世界視為階級式的社會,因此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占上風保持獨立並避免失敗,試圖居上風並贏得比賽(取得更多資源的機會)是男性的溝通目標。女性則試圖建立兩方的聯繫(取得資源供應者的支持),傾向做更多的自我揭露,給予支持及認可對方,並透過溝通達成共識。了解異性的溝通差異和風格,能避免錯誤歸因對方的互動方式,並較容易達到談話目標及關係目標。

柯爾柏格的道德(公正的意思)發展心理學:三水準六階段:

層次一:道德成規前期(個體僅關切自己的階段)
階段一:他律的道德觀(例如:只要不被抓到就好)
階段二:個人主義的、工具性的道德觀(例如:對我有何好處?)
層次二:道德循規期(包含自我犧牲及關切他人)
階段三:人際規範依據的道德觀(例如:我被認為是一個很棒的人)
階段四:社會系統道德觀(例如:應該保護社會秩序)
層次三:道德自律期(整合自己與他人的義務及責任)
階段五:人權與社會福祉的道德觀(例如:什麼東西保證了每一個人的權利與福祉?)
階段六:全體的、可逆轉的及規定的普遍性道德原則(例如:從每一個人的觀點,包刮所有個別行為來看,什麼方式會是最好的?)

從眾:為什麼要跟大家一樣?--脫離團體常模者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奚落或嘲弄(其他人的奚落來自於他們的認知失調,必須合理化或採攻擊性的防衛機轉來平衡),成員在受到負面刺激的過程中便會改變個體行為以符合社群常模,達到遵從/從眾。有趣的是,即便只有一位異議者,團體中的從眾壓力便會大幅減低,這就是為什麼在獨裁國家必須實施嚴格言論控管,有創意團體討論要安插愛唱反調的人的緣故。

順從:說服力從何而來?--我們之所以會順從地位相等的其他個體要求,因為說服者會提出看似對於被說服者較大利得或看似無妨的選項,讓被說服者無法拒絕。無法拒絕的根本原因在於1.相信該團體可能擁有許多有用的訊息,提供被說服者做出正確的判斷2.為了得到其他人的讚許及接受

  1. 1.正當性--因為你需要
  2. 2.相互性--我給你花所以你捐錢給某團體
  3. 3.低價法--先給你較低的價錢或較大的優惠來讓你很想買,在陸續增加費用或揭露缺點
  4. 4.得寸進尺或保持成功--你是否可以回答一些問題,同意後再要求你參加1小時的訪問
  5. 5.漫天要價--先向你提出一個必然會被拒絕的大要求,之後再做一個合理的要求
  6. 6.還不是全部--高價賣給你,但在你有所反應前加上優惠條件增加吸引力
  7. 7.稀有法--你現在步行動等下就沒有了

 

服從:權威如何讓人服從毀滅性的命令進行種族屠殺?--先了解六種社會權力(可以影響他人的資源)的基礎:

  1. 1.獎賞reward--提供他人某種正向結果,如口頭稱許
  2. 2.強制coercion--提供或承諾某種負向結果,如某種處罰
    3.專家expertise--以專門知識或能力影響別人
    4.資訊information--以訊息的內容說服對方
    5.參照權力reference power--以對另一個人或團體的認同為基礎,可從正負                  面著手(如不抽煙的公眾人物)
    6.合法權威legitimate authority--以影響者的權力或權威為基礎

讓人服從可能違背良心的命令的方法:

  1. 1.有名望的權威人士--讓加害者感到不需要為受害人的遭遇負責(保健因子)
  2. 2.受害者相似性低--減少自己的抗拒心理(保健因子)
  3. 3.旁觀者效果/去個人化--責任分散(保健因子)
  4. 4.被害加害二選一--要求加害人目睹自己進行選邊站的選擇及執行過程(激勵因子)
  5. 5.程度漸增--以自身過去的行為來強化支持當下持續行為的正確性(激勵因子)
  6. 6.受害者屬於較負面團體的一員--誤導出假象的正義感(激勵因子)
  7. 7.消除加害者其他方面的恐懼--控制感的獲得,降低過去弱小無助的恐懼(激勵因子)

上述的保健因子和激勵因子,分別代表著個人利益減少的避免,和利益的增加,以服從負面的命令來說,就是敵意性侵略(被動,感性反射)和工具性侵略(主動,理性計畫)。其中環境因素如痛苦不安或挫敗,是侵略行為的主要成因,而賀爾蒙及下視丘和杏仁核則是協調侵略行為主要工具。

利他和反社會行為:為什麼有人能犧牲小我?為什麼有人要危害社會?--利他主義者的行為可以使自己更可能得到他人的信賴與權力,而反社會行為(被大眾譴責,有害社會的行為)包含偏見和侵略。偏見是人們試圖了解他人的一種方式,透過社會性的歸類,我們可以預測他人較可能的行動以增加我們做事的效率,幫助我們預測不熟悉的人。而錯誤的偏見是可以透過新的資訊理解來矯正的。侵略成為的成因眾多,從上一段就可窺知一二。

侵略:為什麼要傷害他人?怎麼減低侵略性?--增加侵略性的辦法,就是去個人化(不把受害者視為人),被鼓勵以新的角色思考,以新的行為和想法取代舊有的自我認同。典型的例子就是史丹佛的監獄實驗。一般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因為在殲滅敵軍(殺人)的過程中造成與原先的自我認同完全抵觸,而引發的自我人格崩潰所致(強烈的認知失調)。研究證實,鼓勵人發洩侵略性情緒和懲罰人的侵略行動,會進一步提升侵略行為的產生而非降低或抑制。減低侵略性的方法中,成功率較高的方法為:

  1. 1.觀察無侵略性的角色模式
  2. 2.產生與侵略性互斥的反應--幽默或同情心
  3. 3.使用認知策略--停止思考侵略行動

缺陷補償如何引導社會文化的發展?--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缺陷(降低競爭力的事實),進而會評價自己的社會地位(個體在團體中的權力),當器官的缺陷不可能進一步發展時,這種意識和評價會推動心理上的發展,進行形成某種特有的價值觀和文化結構。以國家的角度思考,中國地大卻和四周國家有所阻隔所以農重於商,西歐國家漁業興盛且貿易頻繁因此社會的變革快速,地形地貌氣候和文化的產生密不可分,既有的缺陷成為限制(保健因子),缺陷本身所隱含的需求未被滿足成為有效且強大的推力(激勵因子)。

如何利用刻板印象(偏見)來促進團體的凝聚?--透過激烈的競爭,能使兩方累積敵意,製造雙方的偏見。製造出必須協同合作才能解決的危機,能夠提升親密度並減少偏見(來自於和偏見衝突的新訊息)。對於少數團體的偏見,往往基於其較低的社經地位而非人數。團體形成對於其他團體的偏見,透過從眾效應可以增加成員間的相似性,而透過組織內的團隊合作,能增加減少成員間的偏見以強化組織的凝聚力。減少偏見的條件有:

  1. 1.互動雙方地位相等
  2. 2.雙方必須存在直接的接觸,個人對個人的接觸也是必要的
  3. 3.須有合作活動的進行
  4. 4.周遭環境對於降低偏見樂觀其成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下一篇要討論的是幼兒與母親的互動如何影響人的愛情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stud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